記得當年在電影院裡看《大話西遊》上部,光是重覆 菠蘿菠蘿蜜 這句話,我就能笑到在地上打滾。 時隔數年,終於看到下半部,我又被唐僧的一首《Only You》給拿下了。 記得第一次看《全金屬狂潮》的時候,那是實打實地笑到噴飯,尤其是校園篇,簡直不敢在吃飯喝水的時候看,而如今無論再看什麼搞笑的電影動漫,頂多是笑出聲而已,很難再像以前那樣笑的停不下來,到底是怎麼了呢,是作品不好笑了,還是笑點太高了呢。 男主偽造了身份去學校,但是卻不忘了帶上武器,真的武器被老師誤以為是玩具。 人為什麼會笑呢? 當大腦中正面的信息載體分子被激活,產生了刺激電流,作用到了發笑中樞,當這個電流的強度超過了閾值,就會引起人發笑。 看到這裡,是不是有點兒明白了呢,我們抓住兩個關鍵詞, 刺激 和 閾值 (門限)。 簡單的講,當你觀看搞笑動漫的時候,受到了搞笑的信息刺激(信息載體分子被激活),當這個刺激超過了自身的笑點(閾值/門限),就會發笑。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如下問題: 1、為何兩個人觀賞同一部作品,一個笑得不停,一個反應平平? 答:二人發笑的閾值不同,也就是俗稱的笑點高低不同。 2、為何一部作品一開始覺得很搞笑,後面就覺得沒那麼好笑了(比如《海賊王》後期覺得沒那麼好笑了)? 答:同樣的刺激人經受的多了就會產生耐受性,這點吸煙的人很有體會,對某一種笑點一開始覺得搞笑的刺激挺強烈,該笑點看得多了,慢慢的就會變得沒那麼容易引起發笑了。 3、為何隨著年齡的增長,笑點越來越高了呢? 答:既有生理因素,又有後天因素。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神經比較脆弱,容易受到刺激,無論是發笑還是恐懼,小孩子都更容易比大人達到相應的狀態,隨著年齡增長,發笑的閾值(笑點)肯定會越來越高,並且由於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笑點,自然產生了耐受性。 換句話說,就是不新鮮了,需要新鮮的笑點才能夠引起發笑。 玩個遊戲機都能認真起來,除了宗介也沒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