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格鬥】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

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看自然界動物下盤“根”的作用。老虎兩秒前進12米,也就是眼睛眨兩下,它就撲到面前。電視上,老虎四爪按地,動物園十幾人拔河般用繩索拉它卻難動分毫。我們看獵豹捕獵更可見其下盤功力的完美:獵豹發現獵物時,先是躡手躡腳、悄悄潛行接近,蓄神憋氣、縮腰弓身、四爪按地,猛然間像離弦之箭般“嗖”地撲向十米開外的斑馬群。斑馬根本來不及反應,獵豹於是成功捕獲了獵物。虎豹狼等動物都有極柔軟靈活的腰和極強的四肢爆發力。




動物的下盤功力,是它們生存的本錢。
有青年習武多年、健壯有力,跑步不覺乏累,可是做技擊的步法變化運動卻十幾秒即體力不支,他很疑惑:自己練了全身之力,怎麼在運動變化中卻力不從心呢?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紮實的​​下盤功夫是武術的基礎
筆者云,你雖如坦克車,然卻是自行車輪子而非鋼鐵履帶,或如汽車內胎無氣。練功如內胎充氣,青年方悟下盤功力的重要作用。如今現代人多動腦力、少體力勞動,出門有車、上班久坐,腿上功力已大為退化了。
自衛中下盤“根”的作用。
在自衛打鬥中,面對歹徒的狂撲猛打,多數人只知踉蹌後退,偶爾的反擊也因對方的後撤而落空。還有人面臨歹徒凶狠來襲時,瞬間手腳癱軟無力、沒有了“根”,彷彿汽車突然被放了氣般不能移動。例如,有一中年西瓜攤主,身壯有力,腳下卻趿拉著一雙拖鞋,一日遭多人圍攻時,中年人因緊張、恐懼亂走中被拖鞋絆倒在地,被多人圍毆,這其中,拖鞋使他運動不便,沒有“根”,失去平衡,也是其被動挨打原因之一,假如他有下盤功力,如坦克般四面八方橫衝直撞,或迅速亂跑,即使沒有什麼拳腳功夫,也足以體重撞擊而擊退來犯者或成功逃脫。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技擊功夫中“根”的作用。
步不穩則拳亂,步不快則拳慢。有人說,實戰中,我眼見對方有空當,有一個絕好的攻擊時機,可是腳像灌了鉛似的來不及跟進,自然拳腳也夠不上對方。美國獲一百多次空手道冠軍的“噴射機”賓尼,接受記者採訪時說,他練得最多的是移動的技巧。
當一個拳手以正確的格斗式站立時,就如同一隻即將撲向獵物的豹子,當你前進攻擊時,就要靠後腳強勁有力地蹬地摧動身體向前運動,此時,強健靈活的踝關節尤為重要。善用步法移動來防禦,可減少手的防禦動作以備隨時攻擊。運用優異的移步技術,不但可洞悉對方之攻勢,且可知其體力與平衡之情形如何,而伺機攻擊。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在《水滸傳》中,燕青與“擎天柱”任原相撲,雙方對峙周旋中,燕青用靈活的身法、步法使身材高大的任原接連撲空,在任原如蠻牛般亂轉,身法、步法亂了的一瞬間,燕青迅速進招,將任原一把扛起,旋轉幾下後轟然扔下擂台。燕青沒有與任原亂打硬拼鬥蠻力,而是以己靈巧之優勢攻任原笨拙之劣勢,所以成功取勝。
傳統武術內練下盤“根”的健身技擊作用。
在中國傳統技擊武術中,都十分重視下盤功力的練習,形意拳諺云:“起手好似虎撲羊”。為了達到高速一“躍”,攻擊對手,先要有一個蓄勁過程。形意拳諺云“束身起,張身擊”,束,蓄勁,全身如壓縮彈簧待機,時機一到,則瞬間迅猛如車撞人般發出整勁,一擊擊潰、制服對手。百打百解、快打無解,高速沖擊,才能瞬間使對手猝不及防,才能使攻擊產生效果。使自己運動如賽車、虎豹一樣具有瞬間提至高速沖擊的能力,這就是技擊練功的目的。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武術樁功即為練“根”,而拳術是在動中練“根”。定式樁是在不動之中養真氣、固底盤,而行樁動功則是在進退變幻中練內氣、固底盤。練到精深,可在行拳技擊中,運步進退迅速,輕便快捷而無浮飄之感。靜如岳、動如濤,招法變化敏捷、內勁吞吐自如、力貫四梢。
明明體力充沛,為何實戰秒累?
盤根,即行樁動功,勤練盤根之功,才能在縱跳進退、起伏轉折中內勁不斷。拳論說“培其根則枝葉自茂,潤其原則流脈自長。” 拳論論發力之源雲“其根在腳,發於腿”,也強調了練根、用根。


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