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青春是美好的,卻也伴隨著傷痛。”
以青春為主旋律,交織著煩惱與苦悶的物語,便是今天所要談的作品——《青春豬頭少年不會夢到兔女郎學姐》。
青春是美好的,閃耀的,但也伴隨著無處不在的傷害與糾葛,讓我們感到疼痛難耐。
而把這些傷害與糾葛,輔以被稱作“幻想”的調料加以烹飪,便成為了“思春期症候群”。
來自社群的煩惱
就像是青春文學在描述青春期的傷痛一般,他們必然會設立一個假想敵,這個假想敵或是家長,或是一個群體,這部作品也不例外。
扮演著空氣,而逐漸淪為空氣的櫻島麻衣;因為逃避,而成為拉普拉斯妖的古賀朋繪;又或者是因為網絡暴力,而產生傷痕的梓川楓。
作品通過這三個篇章,由淺入深地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個龐大又無從下手的病因——社群——從無視,到排擠,最後到暴力的輸出。而為了讓故事的表現更具衝擊力,“思春期症候群”這一幻想的產物,便具備了更加直觀的效果。
因為被社群無視了,所以漸漸成為了空氣。
因為被社群排擠了,所以才想把時間倒流到做出選擇的交錯點。
因為被社群言語暴力了,所以身體上才會不自覺地留下被施暴的傷痕。
而“思春期症候群”便是眾人“惡意”的體現。說來可笑,在其他作品中本應讓人雀躍的“超能力”,在這裡卻成為了眾人想要擺脫的“病”。不得不說這是本作令人印象最深,也是最值得我們反思的創意。
緣於自我的苦悶
青春的傷痛,有時卻並非簡單地來自外部。正如“思春期症候群”緣於惡意,卻又不止於惡意一樣,它也可以是自我逃避的一種具象化。
恰如分裂成理性與感性兩個人的雙葉,又或如憧憬著姐姐而與之調換容貌的豐浜和花。
她們發生變化的原因,都是來自於自身的不安。在雙葉看來,漸行漸遠的三人的關係,使得自己的安心之處受到了衝擊,也許有一日,自己又將變為孤獨一人,在這種孤獨感愈發膨脹的情況之下,她從一變成了二。
至於和花,則因為憧憬、因為嚮往,也因為對比,給自己的心中留下了種種不安——沒能達到母親預期的不安,沒能成為“姐姐”代替品的不安。於是,她變成了姐姐。
對現有關係的留戀,對憧憬之人的嚮往,這是緣於自身成長,所必然會經歷的一部分。時間無法停滯,人際關係必然會發生變化,憧憬之人仍舊是處於自己所追趕不上的高度。在這裡,青春渴望“變化”,也渴望“停滯”。
隨著故事的發展,產生問題,解決問題,又一次地產生問題。正當大家覺得這是個能夠開懷一笑的作品時,下一篇章當頭一棒,才讓人警覺——原來青春並不只有happy end,原來這部作品不是一個謳歌青春,將苦楚化作動力的作品。
它僅僅是在描繪著青春。而青春所留下的,除了美好,也還有傷痛。
縱使青春伴隨苦痛,我們也仍需前進
花楓沒能得到拯救,就像第一次沒能救下處於“思春期症候群”的楓一般,男主角咲太所做過的一切,就好像是被否定了一般。
從兔女郎篇開始塑造起來的,略帶騷氣的男主,他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候救下她和她們。他彷彿是萬能的救世主,是每個女孩子心中的英雄,但他卻在這裡一敗塗地,到這裡我們才發覺,他也只是個普通人。
用現實的手觸及幻想,這便是解決“思春期症候群”的方法。因為它不是怪異,所以我們沒辦法用《化物語》中忍野咩咩的手段。解決青春的問題,理當是用更具青春的方法來面對。
就像是操場前愛的告白。
就像是煙火大會下的三人清談。
就像是承認天賦間的差距,並挑戰更高的極限。
雖然我們努力了,但並不是每一次都會成功,就像花楓的離去所帶給我們的傷感,青春從來都不僅僅只有成功和美好。
傷痛,同樣也是青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也許,滿載苦楚、懊惱與煩惱的青春的一頁頁故事,總有一天會被揭過,但是這些苦楚、懊惱與煩惱,永遠都不會被我們忘卻,它們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前進。
青春是美好的,閃耀的,但卻也伴隨著無處不在的傷害與糾葛,讓我們感到疼痛難耐。
而這份疼痛,便是成長。
動畫卡片
動畫名:
青春豬頭少年不會
夢到兔女郎學姐
製作公司:
CloverWorks
開播日期:
2018/10/03
大陸版權:
bilibili
動畫標籤:
輕改青春校園戀愛劇情